📢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DeFi收益陷入5%瓶颈 公链发展或触及规模法则极限
加密货币领域的规模法则:探索 DeFi 的发展极限
在大型语言模型开发如火如荼的当下,加密货币领域也正经历着自己的规模效应。随着 SVM L2 进入发币周期,以太坊重返 L1 竞争舞台,我们不禁要思考:区块链技术是否也存在类似 AI 领域的规模法则?本文将从全节点数据规模、代币经济系统和 DeFi 收益率等角度,探讨加密货币领域的发展极限。
公链全节点数据规模的考量
全节点数据代表着公链的完整备份。拥有加密货币并不等同于拥有其对应的区块链,只有下载全节点数据并参与区块生成过程,才能真正"拥有"该加密货币的账本。
从数据规模来看,某知名公链的全节点数据已达 400TB,远超以太坊的 13TB 和比特币的 643.2GB。比特币在设计之初就严格考虑了摩尔定律的增长曲线,将数据增长限制在硬件扩张曲线之下,展现了惊人的前瞻性。
然而,硬件发展正逐步触及瓶颈。CPU、GPU 和存储领域的进步速度放缓,这意味着公链底层硬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维持现状,不会出现颠覆性突破。
代币经济系统的规模极限
以当前市场表现为基准,我们可以粗略估算公链经济系统的极限规模在 3000 亿美元左右。这并非绝对上限,而是基于"当前市场表现是最合理存在"的假设。
在分析代币经济系统时,我们引入了"超线性规模缩放"和"亚线性规模缩放"两个概念。前者指系统规模扩大时,产出或效益以更快速度增长;后者则表示某些指标(如成本、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低于线性比例。
DeFi 的收益率极限
DeFi 作为加密货币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率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参考历史数据和当前市场情况,我们可以假设 DeFi 的收益捕获能力从较高水平下降到约 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大量实物资产(RWA)上链,也可能会降低而非提高 DeFi 的平均收益率。这符合亚线性规模缩放法则:系统规模的极致扩大并不必然带来资本效率的极致提升。
结语
纵观比特币诞生以来的区块链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公链间的差异化趋势并未缩小。比特币逐渐与链上生态疏离,而链上信誉和身份系统的不成熟导致超额抵押模式成为主流。
无论是稳定币还是 RWA,都体现了链下资产通过杠杆方式上链的趋势。这反映出链下资产在当前阶段仍具有较高可信度。在现有的链上规模法则下,我们可能已经触及到了类似 AI 领域规模法则或摩尔定律的上限。
自 DeFi 繁荣期开始仅 5 年,自以太坊诞生也不过 10 年,加密货币领域已经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潜力。未来,如何在现有框架内持续创新,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