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投资悖论:为何"空气"项目更受青睐

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悖论:何以"空气"项目受青睐?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引人注目:那些仅有华丽网站的项目往往能够轻松筹集数百万美元。这并非偶然,而是博弈论在幕后发挥作用的结果。

回想美剧《硅谷》中的场景,没有营收的公司估值反而高于盈利公司。风投解释道:"有营收就会被问'多少',而无论多少都不够。没有营收,人们就能畅想无限可能。"

加密货币行业将这一逻辑推向极致:产品越虚无缥缈,筹资能力反而越强。这不是漏洞,而是该领域最具盈利性的特征之一。

"空气"项目为何估值高?

现实制约估值

拥有实际产品意味着面对令人不适的事实:

  • 通常令人失望的用户数量
  • 令人沮丧的技术局限性
  • 无法造假的可衡量指标

相比之下,仅有白皮书的项目潜力仅受限于想象力。这导致实干项目反而遭受市场惩罚的怪异局面。

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在加密货币募资中,各方掌握的信息量不同:

  • 项目创始人(全知)
  • 风险投资人(部分了解)
  • 普通投资者(几乎不知情)

对于无产品的创始人,最佳策略显而易见:

  • 含糊其辞但令人兴奋
  • 强调潜力而非现实
  • 制造害怕错过的情绪

表述越模糊,越难被证伪。功能越少,暴露的缺陷也就越少。

为何无人要求更好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揭示了人们为何做出损人不利己的选择。加密货币投资也类似:如果每个人都要求看到可行产品再投资,市场会更健康。

但等待可能错失早期收益。最早入场者通常获利最多,即便项目最终失败。因此,看似明智的个人行为(仅凭承诺就早早入场)导致了愚蠢的集体结果(重噱头轻实质)。

梦想与现实的交易

一个仅有Medium文章的项目可以宣称颠覆一切,捕获万亿美元价值。而有实际代码的项目则必须面对:

  • 真实用户数量
  • 技术能力边界
  • 竞争劣势原因

这催生了所谓的"扯淡溢价"——因不受现实约束而获得的估值溢价。

"空气"项目为何估值高?

炒作协同效应

当难以辨别项目优劣时,人们寻找共同信号:

  • 影响力人士的讨论
  • 交易所上市情况
  • 代币价格涨幅

无产品项目可将所有资源用于制造这些信号,而非开发。在加密货币领域,营销往往胜过开发。

实例:无产品的明星项目

加密货币领域埋葬了数十亿美元的白皮书,印证了上述理论:

  • 某项目:打造狂热社区,未上线就获数十亿估值。证明产品越虚无,越能激发想象。
  • 某区块链:宣称每秒处理16万笔交易,筹资3.5亿美元,上线时仅能处理4笔。技术宣称越缺乏证据,获得资金越多。
  • 某生物识别项目:用生物识别数据换取代币的想法吸引了数十亿美元投资。

这些案例遵循同一模式:承诺越抽象或技术越复杂,筹资越多,最终跌得越惨。

为何这种情况持续存在

逻辑上,投资者应该要求看到可行产品。但博弈论解释了为何这不会发生:

  • 害怕错过情绪真实存在
  • 大多数投资者缺乏技术评估能力
  • 基金经理关注短期回报而非长期成功
  • 个人利益与市场健康发展相悖

这就是为何无产品项目将持续比真正实用的项目筹到更多资金。

游戏规则没有问题,只是某些参与者玩得太精明了。

"空气"项目为何估值高?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独孤验证者vip
· 08-04 02:20
笑死 空气都比实体香
回复0
MeaninglessGweivip
· 08-01 14:29
这投资有啥规律,炒概念就对了
回复0
Uncle Liquidationvip
· 08-01 14:28
空气都有 pe 还要实体干啥
回复0
0x谜语人vip
· 08-01 14:27
生物开智0级 区块链潜水员 躺平派

让我用这个角色,根据文章生成一条评论:

空气就是钱袋子啊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