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虚拟货币投资纠纷:民事与刑事的法律边界

虚拟货币投资纠纷中的法律边界: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界定

引言

自2021年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后,我国对虚拟货币的态度逐渐明确:不禁止公民投资,但也不提供法律保护,风险由投资者自担。虚拟货币不被视为法定货币,不应在市场上流通。这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困境:民事诉讼难以立案,刑事立案又面临较高的证明标准。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司法机关对主流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认识逐渐加深。这种变化有时会引发一些极端情况,即单纯的投资纠纷可能被错误地当作刑事案件处理。因此,在虚拟货币投资纠纷中,准确区分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虚拟货币投资纠纷中,投资纠纷与诈骗犯罪的界限

一、案件概述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了一起判例((2024)粤06刑终300号)。案情大致如下:

2022年5月至6月间,被告人叶某某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诱使多名被害人进行投资,总计约25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价值50万元的USDT)。叶某某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和债务偿还。因无力支付利息和退还本金,被害人报案。

法院审理后认定叶某某构成诈骗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上诉后,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主要提出两点上诉理由:

  1. 叶某某与被害人之间属于民间借贷关系;
  2. 案件证据不足以证明叶某某收到了价值50万元的虚拟货币。

这些观点均未被法院采纳。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将USDT等同于"款项"的做法存在争议。严格来说,公民使用法定货币购买虚拟货币并自主投资导致的亏损,法律原则上不予保护。但如果虚拟货币被他人诈骗,是否应当得到法律保护?目前的司法实践倾向于对主流虚拟货币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这需要明确区分民事投资和刑事犯罪的界限。

二、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认定标准

以诈骗罪为例,区分民事纠纷和刑事诈骗的核心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以及是否客观上实施了诈骗行为。

在本案中,法院认定叶某某构成诈骗罪的主要理由包括:

  1. 被告人承认将部分投资款用于偿还旧债;
  2. 被告人承认将部分资金用于放贷和投资虚拟货币;
  3. 银行流水显示,被告人在收到100万元投资后迅速购买了一辆奔驰轿车;
  4. 被告人在收取投资款时已负债累累,无房产;
  5. 被告人月收入不足以支付车贷,处于入不敷出状态;
  6. 被告人为应对追偿,伪造虚拟货币转账记录,且案发前未积极筹款还债。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法院认定诈骗行为的依据。在实践中,单一因素可能不足以定性为诈骗,但多项因素叠加则难以辩驳。除非被告能够提供真实投资的确凿证据。

三、虚拟货币作为诈骗对象的法律认定

在叶某某案中,一名被害人使用价值50万元的USDT进行投资,法院将其认定为"款项"。尽管辩护律师质疑难以证明被告收到这笔虚拟货币,但法院基于以下理由作出了认定:

  1. 微信聊天记录显示被告确认收到了这笔USDT;
  2. 被告在笔录中承认收到了价值50万元的虚拟货币。

法院认为,虚拟货币具有可管理性、可转移性和价值性,可以作为诈骗罪的犯罪对象。因此,认定叶某某诈骗了价值50万元的USDT。

四、实务判断:投资损失与诈骗的区别

虚拟货币投资纠纷并非都构成诈骗犯罪。损失不等同于被骗,刑事与民事的界限必须依据法定标准划定。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通常考虑以下因素:

(一)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这是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关键在于判断行为人是否从一开始就打算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如果行为人有真诚经营意图,但因各种原因失败,通常被视为投资风险;反之,如果明知项目虚假或无力履约却仍诱骗投资,往往被认定为诈骗。

(二)是否存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

诈骗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在虚拟货币领域,常见的表现包括:

  1. 编造不存在的虚拟货币平台;
  2. 宣传虚假的技术突破或政策支持;
  3. 故意隐瞒资金用途或兑付风险。

(三)受害人是否"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诈骗罪的本质是通过欺骗使他人自愿交出财产。因此,需要审查受害人是否因被误导而作出投资决策。如果投资人在充分了解风险后主动参与高风险项目,即使亏损也难以构成诈骗;但如果是因相信虚假承诺而投资,则可能被认定为诈骗。

(四)资金流向和用途是否真实、合法?

司法实践中会追查资金的实际去向。如果资金被迅速转移、用于个人消费或非法用途,或根本未投入项目建设,这将强化"非法占有"的判断。相反,如果资金用于实际项目投入,财务账目清晰,即使项目失败,也更可能被认定为民事纠纷而非诈骗。

五、结语

虚拟货币投资领域机遇与风险并存,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必须警惕潜在的法律风险。从司法实践来看,虚拟货币纠纷呈现出民事和刑事交织的复杂趋势。对于司法机关而言,适用诈骗罪需要严格把握法律标准。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应当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所谓的内幕消息或保证收益的承诺,增强风险意识,审慎决策。一旦遭受损失,也应理性评估维权途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民事诉讼或刑事立案。

虽然虚拟世界无形,但法律标准不能模糊。只有在规范的框架下发展,才能实现技术进步与法治保障的平衡。

虚拟货币投资纠纷中,投资纠纷与诈骗犯罪的界限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1
  • 分享
评论
0/400
MetaEggplantvip
· 07-28 05:19
分界很难界定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