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密监管态度大比拼:五国政策演变与现状分析

从国际视角看各国加密监管态度与方法的差异

比特币诞生之初仅在小众圈子流行,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密货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全球加密货币持有者已超2亿,中国用户也突破1900万,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短短几年间,加密市场发展到各国政府不得不重视的程度,监管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然而,目前全球对加密货币仍未形成共识,各国态度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详细分析五个在加密领域备受关注的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风格演变历程,以及它们当前对加密的监管态度。

同与不同:各国加密监管态度及风格对比

美国:平衡风险控制与创新支持

美国一直是全球加密领域最受瞩目的国家,但其监管政策并不算走在前列。相比日本、新加坡等国,美国的加密监管政策更为模糊且难以预测。

2017年之前,加密货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美国监管政策主要着眼于整体风险控制,并未出现严厉禁令或加速立法。2017年ICO热潮兴起后,美国SEC首次就加密货币发布公告,将ICO活动纳入联邦证券法管辖范畴。这标志着美国开始加强监管,但并未禁止。

2019年初,一些交易平台重启IEO平台,但很快被监管机构盯上。随后某知名交易所被禁止在美国运营,美国开始严厉打击加密货币。美国将其视为证券而非资产或货币进行监管,意味着加密货币将面临《证券法》的诸多限制。

随着加密爱好者不断增加,加上机构的呼吁和游说,美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在2021年出现转变。2月,对加密货币较为友好的Gary Gensler成为SEC主席,加速了美国态度的转变。不久后,美国允许某加密货币交易所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首家在美上市的加密交易所。此后美国开始积极研究加密监管。

2022年9月,美国发布首个加密货币行业监管框架草案,但至今尚未通过任何法律。近期美国监管对一些加密企业高管发起诉讼,监管力度有加强趋势。

目前美国仍由联邦和各州共同监管。联邦层面主要由SEC和CFTC负责,但两机构在监管职责和标准上未达成一致。各州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和监管强度也不一致。有消息称美国政府正考虑建立统一监管框架,以消除州际差异。

对于监管立法,美国两党各执己见,一些地方政客也并未将其视为紧急事务。加密监管立法夹杂在党派之争中,短期内难以达成共识。

美国总统曾签署行政命令,强调联邦机构采取统一方法监管加密货币,共同应对风险。同时表明支持创新立场,希望美国在加密技术上保持全球领先。

美国在加密监管上并未走在世界前列,因为它追求的是风险可控下的创新推动。美国更希望在加密技术而非监管上领先全球。监管政策的模糊虽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但也为技术创新留下空间。这正符合"解决风险,支持创新"的理念。

日本:持续稳定监管但吸引力有限

日本长期活跃于加密领域,政府自行业发展初期就积极为其创建健全、受监管的环境。目前日本已专门出台法规,将比特币合法化并纳入监管。

2014年,日本经历了加密货币行业最严重挫折之一——当时最大比特币交易所倒闭。这一事件引发了投资者对监管的关注,急需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此后日本开始实施更严格监管,采取比其他国家更清晰的政策。

2016年,日本国会就开始积极立法,在《资金结算法》中增加"虚拟货币"章节,对其进行定义并设定监管细则。2017年修改《支付服务法》,将加密交易所纳入监管,由金融服务局监管。这使日本成为首个将比特币合法化的国家。同年12月,日本开始对加密领域收入征税。

2018年一家交易所遭受黑客攻击后,日本加密政策出现转折。交易所加强自我监管,监管机构也开展密集监管。日本一直严格监管加密货币,并积极推进相关立法。

2022年6月,日本通过《资金结算法》修正案,成为全球首个创建稳定币法律框架的国家,旨在保护用户并确保币值稳定。

日本完善的监管环境让许多加密企业能持续稳定发展,在一些重大事件中也有效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总的来说,日本的加密货币监管清晰严格,注重行业引导而非禁止发展,致力于保护散户投资者并填补立法空白。日本一直进行系统立法和监管,明确的态度使加密企业在日本市场预期更清晰。

韩国:加强监管同时推进合法化

作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韩国是加密货币市场最活跃的国家之一,20%的年轻人参与交易。尽管渗透率高,韩国目前仍未像日本那样将其纳入法律。

2017年以来,韩国禁止各种形式的代币发行,并规定了用虚拟货币从事违法活动的处罚。投资者保护措施包括实名制、禁止未成年和非居民开户等。韩国的监管政策较为简单,只对重大违法情况做出规定,缺乏细则。多数规则是由政府部门出台而非国会立法。

2021年2月,韩国首次出现加密货币立法迹象,金融监管部门开始考虑立法。2022年6月某项目崩溃后,韩国加速了立法进程。政府宣布成立"数字资产委员会",提出政策建议并在基本法案出台前实施投资者保护措施。金融监管局还计划成立"虚拟资产风险委员会"。

2022年以来,受多起事件影响,韩国采取更密集的监管措施。过去韩国政府不承认加密货币为法定货币,但随着新总统上任,态度开始转变。新总统被称为"加密友好",承诺放宽管制并采取措施打击非法获利。当地媒体报道,随着新总统承诺放宽监管,市场正朝着合法化方向发展。

新加坡:可预测但不会过于宽松

在全球范围内,新加坡一直保持对加密友好开放的态度。与日本类似,加密货币在新加坡也被认定为合法。

2014年,新加坡货币管理局就虚拟货币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发表声明,成为最早进行监管的国家之一。2016-2017年间,当许多国家开始严格监管时,新加坡的态度是提示风险但不否定合法性。

2019年,新加坡国会通过《支付服务法》,首次进行立法监管。由于友好开放和低税收,新加坡吸引了众多加密企业,成为热土。2021年1月又对该法进行修订完善,不断扩大监管范围。相比日本,新加坡的监管环境较为宽松。

2022年,新加坡继续完善监管环境,在开放的同时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开始关注散户投资者,着手相关立法,进一步限制散户投资。政府也一直引导散户正视风险,不鼓励参与加密投资。

2023年,新加坡仍维持加密友好形象,为持有数字资产的个人提供税收优惠。总体而言,新加坡交易自由,但在某些事件后开始收紧政策以保护投资者。新加坡对加密资产的态度一向友好但不宽松,反对欺诈、投机、洗钱和不负责任宣传。其政策稳定持续,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

香港:积极追赶,加速立法

原本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的香港,在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后发生变化。经过几年观望,香港似乎从其他地区的经验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监管方式。

2018年之前,香港对加密货币极为谨慎,监管处于探索期。2018年11月首次将虚拟资产纳入监管。此后一直将加密货币视为"证券"纳入现有法律体系监管,但不监管非证券类加密货币。

这种状况持续到2021年,香港就加强打击洗钱等规管发布咨询总结,才有了立法迹象。2022年10月,香港财政司发布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政府态度转变,开始积极拥抱加密等虚拟资产,有望将其合法化。

2023年香港不断释放立法信号。1月底金管局表示计划将稳定币纳入监管。4月发布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咨询总结,期望2023或2024年落实监管安排。这表明香港主动加入加密监管立法行列。

近年来香港一直观望,失去了领先地位。但吸取其他地区经验教训后,香港借Web3发展契机,表现出重回加密领域的野心,有望成为市场领导者。但具体结果还需等相关监管落地后才能定论。

结语

尽管全球对加密货币尚未形成共识,但加强监管仍是未来趋势。行业发展初期,严格监管可能影响创新。但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缺乏监管反而会造成伤害。加密监管立法问题日益受重视,也表明整个行业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BTC1.08%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ApeWithAPlanvip
· 07-18 01:19
监管政策真的很难统一哈
回复0
ser_we_are_ngmivip
· 07-17 18:47
传统金融 ngmi
回复0
GateUser-40edb63bvip
· 07-15 04:46
监管又来画大饼了
回复0
GateUser-ccc36bc5vip
· 07-15 04:42
监管太松散 迟早出事
回复0
NFT悔恨录vip
· 07-15 04:41
真tm作!各国一起割韭菜罢了~
回复0
ShamedApeSellervip
· 07-15 04:23
炒到崩的美帝还好意思说监管?
回复0
RektRecordervip
· 07-15 04:19
牛牛牛美国还是稳啊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