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行業深度解析:傳統金融與區塊鏈的融合之路

RWA行業報告: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的融合

前言

加密貨幣市值已突破兆美元,其中比特幣和以太坊佔50%以上。然而,傳統大類資產和大宗商品的市值仍遠超加密貨幣。在此背景下,"RWA"(Real World Asset)概念在2023年加密領域興起。RWA指將現實資產如商業地產、債券等代幣化並引入區塊鏈,使資產存儲和轉移無需中介即可實現。

盡管RWA被認爲可以擴大加密貨幣市值上限,但其定義、優勢及發展趨勢仍需探討。有觀點認爲RWA只是市場炒作,也有人對其前景充滿信心。本文旨在深入分析RWA的現狀和未來。

核心觀點:

  1. RWA未來將是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雙向融合,在多個監管體系下,基於許可鏈構建的新型DLT金融體系。

  2. 應理性看待RWA化,並非所有資產都適合RWA化。

  3. 全球正積極推進區塊鏈相關法律監管,基礎設施也在快速完善。

  4. 不同RWA項目原理相似,但具體運行機制各有側重。

2025RWA行業報告(上):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之間的雙向奔赴

一、資產代幣化背景

資產代幣化是將資產所有權記錄到區塊鏈代幣中,使其可交易。這提高了資產分割和流動性,降低了投資門檻。截至2023年,資產代幣化市場規模約6000億美元,預計2024-2032年CAGR爲40.5%。

目前對RWA存在兩種主要認知:

1. Crypto視角的RWA

DeFi領域爲獲得穩定收益引入RWA代幣。如MakerDAO投資代幣化美國國債,以提高DAI穩定性和需求。

2. TradFi視角的RWA

傳統金融將DeFi視爲金融科技工具,關注如何利用DeFi技術實現資產代幣化。主要優勢包括:

  • 提高交易效率
  • 降低融資成本
  • 簡化投資門檻

兩種視角在底層邏輯和實現路徑上存在差異。Crypto傾向公鏈,TradFi傾向許可鏈。TradFi視角下的RWA更有可能形成新的金融體系。

2025RWA行業報告(上):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之間的雙向奔赴

二、RWA如何顛覆傳統金融

RWA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傳統金融中的多個問題:

1. 提高市場可及性

代幣化使小型投資者可參與高價值資產投資,實現投資機會民主化。

2. 提高流動性和價格發現

代幣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動性差的資產交易效率。

3. 提高市場效率降低成本

區塊鏈和智能合約自動化了清算結算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 增強可追溯性和可編程性

區塊鏈提供不可篡改的交易記錄,增強透明度和安全性。

2025RWA行業報告(上):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之間的雙向奔赴

三、RWA項目分類與代表項目

1. 機構級許可區塊鏈:Polymesh Private

爲機構提供可控、保密的代幣化環境。

2. 穩定幣:Tether等

最早且規模最大的RWA,提供價格穩定的交易媒介。

3. 房地產:Propy

簡化房地產交易流程,實現部分所有權。

4. 證券市場

(1) 股票代幣:Backed Finance

發行多種代幣化股票和固定收益產品。

(2) 公共債券:香港政府數字綠色債券

縮短發行週期,提高透明度。

5. 碳信用憑證:Toucan

提高碳市場流動性和價格發現。

6. 藝術品和收藏品:Crypto Punks

實現高價值藝術品部分所有權,擴大收藏品市場。

7. 貴金屬:PAXG

簡化黃金投資流程,降低成本。

2025RWA行業報告(上):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之間的雙向奔赴

四、RWA面臨的挑戰

1. 監管與合規問題

缺乏明確監管指引,跨境合規復雜。

2. 區塊鏈底層技術

技術標準化、互操作性等問題仍需解決。

3. 炒作與現實難以區分

部分項目缺乏實際價值,過於注重營銷。

4. 安全問題

智能合約漏洞、私鑰管理等安全風險。

結語

RWA將引領區塊鏈走向更大規模應用。對Crypto而言,RWA是獲取現實資產收益的途徑;對TradFi而言,RWA是利用區塊鏈賦能傳統金融的工具。未來RWA的大規模應用需要法律監管、技術進步等多方面支持。隨着障礙被克服,RWA有望成爲連接現實與數字世界的橋梁,推動金融體系創新。

2025RWA行業報告(上):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之間的雙向奔赴

RWA11.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