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密監管態度大比拼:五國政策演變與現狀分析

從國際視角看各國加密監管態度與方法的差異

比特幣誕生之初僅在小衆圈子流行,但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加密貨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如今全球加密貨幣持有者已超2億,中國用戶也突破1900萬,實現了從小衆到大衆的轉變。短短幾年間,加密市場發展到各國政府不得不重視的程度,監管成爲必須考慮的問題。然而,目前全球對加密貨幣仍未形成共識,各國態度也不盡相同。

本文將詳細分析五個在加密領域備受關注的國家和地區的監管風格演變歷程,以及它們當前對加密的監管態度。

同與不同:各國加密監管態度及風格對比

美國:平衡風險控制與創新支持

美國一直是全球加密領域最受矚目的國家,但其監管政策並不算走在前列。相比日本、新加坡等國,美國的加密監管政策更爲模糊且難以預測。

2017年之前,加密貨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美國監管政策主要着眼於整體風險控制,並未出現嚴厲禁令或加速立法。2017年ICO熱潮興起後,美國SEC首次就加密貨幣發布公告,將ICO活動納入聯邦證券法管轄範疇。這標志着美國開始加強監管,但並未禁止。

2019年初,一些交易平台重啓IEO平台,但很快被監管機構盯上。隨後某知名交易所被禁止在美國運營,美國開始嚴厲打擊加密貨幣。美國將其視爲證券而非資產或貨幣進行監管,意味着加密貨幣將面臨《證券法》的諸多限制。

隨着加密愛好者不斷增加,加上機構的呼籲和遊說,美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在2021年出現轉變。2月,對加密貨幣較爲友好的Gary Gensler成爲SEC主席,加速了美國態度的轉變。不久後,美國允許某加密貨幣交易所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首家在美上市的加密交易所。此後美國開始積極研究加密監管。

2022年9月,美國發布首個加密貨幣行業監管框架草案,但至今尚未通過任何法律。近期美國監管對一些加密企業高管發起訴訟,監管力度有加強趨勢。

目前美國仍由聯邦和各州共同監管。聯邦層面主要由SEC和CFTC負責,但兩機構在監管職責和標準上未達成一致。各州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和監管強度也不一致。有消息稱美國政府正考慮建立統一監管框架,以消除州際差異。

對於監管立法,美國兩黨各執己見,一些地方政客也並未將其視爲緊急事務。加密監管立法夾雜在黨派之爭中,短期內難以達成共識。

美國總統曾簽署行政命令,強調聯邦機構採取統一方法監管加密貨幣,共同應對風險。同時表明支持創新立場,希望美國在加密技術上保持全球領先。

美國在加密監管上並未走在世界前列,因爲它追求的是風險可控下的創新推動。美國更希望在加密技術而非監管上領先全球。監管政策的模糊雖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但也爲技術創新留下空間。這正符合"解決風險,支持創新"的理念。

日本:持續穩定監管但吸引力有限

日本長期活躍於加密領域,政府自行業發展初期就積極爲其創建健全、受監管的環境。目前日本已專門出臺法規,將比特幣合法化並納入監管。

2014年,日本經歷了加密貨幣行業最嚴重挫折之一——當時最大比特幣交易所倒閉。這一事件引發了投資者對監管的關注,急需穩定、安全的投資環境。此後日本開始實施更嚴格監管,採取比其他國家更清晰的政策。

2016年,日本國會就開始積極立法,在《資金結算法》中增加"虛擬貨幣"章節,對其進行定義並設定監管細則。2017年修改《支付服務法》,將加密交易所納入監管,由金融服務局監管。這使日本成爲首個將比特幣合法化的國家。同年12月,日本開始對加密領域收入徵稅。

2018年一家交易所遭受黑客攻擊後,日本加密政策出現轉折。交易所加強自我監管,監管機構也開展密集監管。日本一直嚴格監管加密貨幣,並積極推進相關立法。

2022年6月,日本通過《資金結算法》修正案,成爲全球首個創建穩定幣法律框架的國家,旨在保護用戶並確保幣值穩定。

日本完善的監管環境讓許多加密企業能持續穩定發展,在一些重大事件中也有效保護了投資者利益。

總的來說,日本的加密貨幣監管清晰嚴格,注重行業引導而非禁止發展,致力於保護散戶投資者並填補立法空白。日本一直進行系統立法和監管,明確的態度使加密企業在日本市場預期更清晰。

韓國:加強監管同時推進合法化

作爲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韓國是加密貨幣市場最活躍的國家之一,20%的年輕人參與交易。盡管滲透率高,韓國目前仍未像日本那樣將其納入法律。

2017年以來,韓國禁止各種形式的代幣發行,並規定了用虛擬貨幣從事違法活動的處罰。投資者保護措施包括實名制、禁止未成年和非居民開戶等。韓國的監管政策較爲簡單,只對重大違法情況做出規定,缺乏細則。多數規則是由政府部門出臺而非國會立法。

2021年2月,韓國首次出現加密貨幣立法跡象,金融監管部門開始考慮立法。2022年6月某項目崩潰後,韓國加速了立法進程。政府宣布成立"數字資產委員會",提出政策建議並在基本法案出臺前實施投資者保護措施。金融監管局還計劃成立"虛擬資產風險委員會"。

2022年以來,受多起事件影響,韓國採取更密集的監管措施。過去韓國政府不承認加密貨幣爲法定貨幣,但隨着新總統上任,態度開始轉變。新總統被稱爲"加密友好",承諾放寬管制並採取措施打擊非法獲利。當地媒體報道,隨着新總統承諾放寬監管,市場正朝着合法化方向發展。

新加坡:可預測但不會過於寬松

在全球範圍內,新加坡一直保持對加密友好開放的態度。與日本類似,加密貨幣在新加坡也被認定爲合法。

2014年,新加坡貨幣管理局就虛擬貨幣的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發表聲明,成爲最早進行監管的國家之一。2016-2017年間,當許多國家開始嚴格監管時,新加坡的態度是提示風險但不否定合法性。

2019年,新加坡國會通過《支付服務法》,首次進行立法監管。由於友好開放和低稅收,新加坡吸引了衆多加密企業,成爲熱土。2021年1月又對該法進行修訂完善,不斷擴大監管範圍。相比日本,新加坡的監管環境較爲寬松。

2022年,新加坡繼續完善監管環境,在開放的同時維持金融市場穩定。開始關注散戶投資者,着手相關立法,進一步限制散戶投資。政府也一直引導散戶正視風險,不鼓勵參與加密投資。

2023年,新加坡仍維持加密友好形象,爲持有數字資產的個人提供稅收優惠。總體而言,新加坡交易自由,但在某些事件後開始收緊政策以保護投資者。新加坡對加密資產的態度一向友好但不寬松,反對欺詐、投機、洗錢和不負責任宣傳。其政策穩定持續,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

香港:積極追趕,加速立法

原本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的香港,在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發生變化。經過幾年觀望,香港似乎從其他地區的經驗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監管方式。

2018年之前,香港對加密貨幣極爲謹慎,監管處於探索期。2018年11月首次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此後一直將加密貨幣視爲"證券"納入現有法律體系監管,但不監管非證券類加密貨幣。

這種狀況持續到2021年,香港就加強打擊洗錢等規管發布諮詢總結,才有了立法跡象。2022年10月,香港財政司發布虛擬資產發展政策宣言,政府態度轉變,開始積極擁抱加密等虛擬資產,有望將其合法化。

2023年香港不斷釋放立法信號。1月底金管局表示計劃將穩定幣納入監管。4月發布加密資產和穩定幣討論文件諮詢總結,期望2023或2024年落實監管安排。這表明香港主動加入加密監管立法行列。

近年來香港一直觀望,失去了領先地位。但吸取其他地區經驗教訓後,香港借Web3發展契機,表現出重回加密領域的野心,有望成爲市場領導者。但具體結果還需等相關監管落地後才能定論。

結語

盡管全球對加密貨幣尚未形成共識,但加強監管仍是未來趨勢。行業發展初期,嚴格監管可能影響創新。但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缺乏監管反而會造成傷害。加密監管立法問題日益受重視,也表明整個行業正朝着積極方向發展。

BTC1.2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ApeWithAPlanvip
· 07-18 01:19
监管政策真的很难统一哈
回復0
ser_we_are_ngmivip
· 07-17 18:47
传统金融 ngmi
回復0
GateUser-40edb63bvip
· 07-15 04:46
监管又来画大饼了
回復0
GateUser-ccc36bc5vip
· 07-15 04:42
监管太松散 迟早出事
回復0
NFT悔恨录vip
· 07-15 04:41
真tm作!各国一起割韭菜罢了~
回復0
ShamedApeSellervip
· 07-15 04:23
炒到崩的美帝还好意思说监管?
回復0
RektRecordervip
· 07-15 04:19
牛牛牛美国还是稳啊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