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Movement Labs風波:做市商拋售背後的隱祕協議與利益鏈條
Movement Labs 深陷爭議:做市商拋售醜聞背後的祕密協議與隱藏角色
Layer 區塊鏈項目 Movement Labs 正陷入一場嚴重的信任危機。原本旨在促進 MOVE 代幣順利上市的做市安排,最終演變爲一場震動市場的拋售風波。內部調查顯示,在項目方並不完全知情的情況下,一份爭議性協議將約 6600 萬枚 MOVE 代幣的控制權交予了一家身分模糊的中間機構 Rentech。
這一安排導致 MOVE 在上線次日遭遇價值 3800 萬美元的集中拋售,引發幣價大跌並招致某交易平台的封禁處罰。盡管內部多方曾明確反對該協議,高層仍推動其簽署,引發了對項目治理、盡職調查和利益衝突的嚴重質疑。
據了解,Movement 與 Rentech 簽署的協議中,將約佔 MOVE 代幣流通供應總量一半的份額借給了該單一對手方。業內專家指出,這種高度集中的結構嚴重偏離了加密項目通常追求的去中心化分發原則,極易被用於操縱幣價或實現單邊套利。
合同細節顯示,Rentech 在交易中同時扮演 Movement Foundation 代理方與某做市商子公司的雙重角色,這一結構爲其在信息不對稱下牟利提供了可能。更引人注目的是,協議中包含了在代幣估值達到特定閾值後允許清算的條款,被視爲鼓勵人爲推高價格後集中拋售的激勵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Movement 內部對該協議的風險早有認知。基金會法律顧問曾直言這是"最糟糕的協議",並警告可能導致市場控制權旁落。然而,在多方壓力與誘因下,基金會最終仍接受了一份修訂版協議。
更令人驚訝的是,有跡象表明在基金會正式籤約前,某些關鍵人士可能已與外部方達成了內容相似的"先行協議"。這一發現進一步暴露了項目內部存在多條"權力通道",嚴重影響了治理的有效性。
隨着調查深入,多位核心人物浮出水面。聯合創始人 Rushi Manche 被指是爭議協議的內部推手,而加密支付協議 Zebec 創始人 Sam Thapaliya 則被懷疑在幕後扮演了遠超顧問身分的實際角色。
對於 Rentech 的真實背景,各方說法不一。其創始人 Galen Law-Kun 聲稱 Movement 基金會法律顧問曾協助設計 Rentech 結構,但這一說法遭到強烈否認。這些相互指責進一步凸顯了事件背後錯綜復雜的人際與法律關係。
Movement Labs 已宣布聘請外部機構展開獨立調查。然而,此次危機已經暴露了項目在制度設計、風險控制和合規能力方面的深層次問題,或將對其未來發展造成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