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關稅引發美元動蕩 比特幣或迎新一輪估值漲
關稅政策、貨幣寬松與加密市場前景
全球金融市場近期遭遇了一記突如其來的重拳。新一輪關稅政策的出臺,意在扭轉長期存在的貿易失衡狀況。這一舉措短期內可能重塑美國貿易結構和資本流動,但同時也給美國國債市場帶來潛在衝擊。核心問題在於,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外國對美債需求下降,迫使貨幣當局採取更多寬松措施以維持國債市場穩定。
具體而言,這一政策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產生影響:
貿易結構:高關稅旨在減少進口、鼓勵本土生產,從而縮小貿易逆差。然而,這種做法可能帶來副作用:進口成本上升或推高通脹壓力,而他國若採取報復性措施也會削弱美國出口。貿易失衡雖可能暫時緩解,但供應鏈重組和物價漲的陣痛難以避免。
國際資本流動:美國進口減少意味着流向海外的美元變少,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美元短缺擔憂。海外貿易夥伴手中美元儲備減少,新興市場可能面臨流動性緊張,全球資本流動格局因此生變。資金可能回流美國本土或轉向避險資產,衝擊海外資產價格和匯率穩定。
美債供需:長期以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讓海外持有大量美元,這些美元常通過購買美債回流美國。如今關稅壓縮美元外流,外國投資者購買美債的能力受限。然而美國財政赤字依舊高企,國債供給有增無減。外需若減弱,誰來接盤不斷湧現的美債?結果很可能是美債收益率上行、融資成本提高,甚至出現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總的來說,關稅政策在宏觀上如同飲鴆止渴:短期修復貿易失衡,卻削弱了美元在全球循環的動力。這種平衡表的挪移無異於把壓力從貿易項轉嫁到了資本項,美國國債市場首當其衝。宏觀資金流的一處堵點,很快會在另一處迸發,貨幣當局不得不準備好應對措施。
當海外美元供給因貿易降溫而趨緊,貨幣當局勢必要出手紓困美元流動性。外國投資者若無法獲得足夠美元,就難以維持對美債的購買力度。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本國金融體系能填補這一空缺。這意味着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印鈔機可能重新開動。
事實上,貨幣政策制定者最近已暗示可能很快重啓量化寬松(QE),並重點購買國債。這一表態證明官方也意識到:維持國債市場運轉離不開額外的美元流動性投放。簡單說,美元荒只能用"大放水"來解決。擴表、降低利率、甚至動用銀行體系共同買債,都在箭在弦上。
然而,這場流動性救火注定伴隨兩難:及時注入美元流動性可平抑國債利率、緩解市場失靈風險;但大水漫灌遲早滋生通脹,削弱美元購買力。美元供應從偏緊急轉爲泛濫,美元價值勢必劇烈波動。可以預見,在"先抽幹、後放水"的過山車中,全球金融市場將經歷美元走強到走弱的劇烈搖擺。決策者不得不在穩定債市和控制通脹之間走鋼絲,但當前看來,保證國債市場穩定是當務之急,"印鈔買債"已成政治上的必然選擇。這也宣告了全球美元流動性環境的重大轉折:從收緊重回寬松。歷史經驗一再證明,一旦開閘放水,流動性終將漫流至各個角落,包括風險資產領域。
貨幣當局重啓印鈔機的信號,對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而言幾乎是利好消息。原因很簡單:當美元泛濫、信用貨幣貶值預期升溫時,理性的資本會尋找抗通脹的蓄水池,比特幣正是備受矚目的"數字黃金"。有限供給的比特幣在此宏觀背景下魅力大增,其價值支撐邏輯從未如此清晰:當法幣不斷"變輕",硬通貨資產就會"變重"。
有分析指出,比特幣的行情"完全取決於市場對未來法幣供應量的預期"。當投資者預期美元供給要大擴張,紙幣購買力下滑,避險資金便會湧向比特幣這種無法超發的資產。回顧2020年的情形,大規模QE之後,比特幣和黃金齊飛就是明證。此番若再度開閘放水,加密市場很可能重演這一幕:數字資產迎來新一輪估值抬升浪潮。有預測認爲,如果貨幣政策從緊縮轉向爲國債印鈔放水,那麼比特幣有望在年底前衝擊新高。雖然這一預測激進,但它體現了市場對"通脹紅利"的強烈信心。
除了價格漲預期,此輪宏觀劇變還將強化"數字黃金"的敘事。若貨幣寬松引發市場對法幣體系的不信任,公衆將更傾向將比特幣視作抗通脹、抗政策風險的價值儲藏手段,就像過去的亂世裏人們擁抱實物黃金一樣。值得一提的是,加密圈內人士早已對短期政策噪音見怪不怪。有投資人尖銳指出:"如果你因爲'關稅'消息就賣掉比特幣,那說明你根本不明白自己手上握的是什麼"。換言之,聰明的持幣者深知,比特幣誕生的初衷正是對抗濫發和不確定性;每一次印鈔和政策失誤,反而進一步證明了持有比特幣作爲另類資產保險的價值。可以預見,隨着美元擴表預期升溫,避險資金加碼配置,比特幣"數字黃金"的形象將在大衆與機構心中更加根深蒂固。
美元的大幅波動不僅影響比特幣,對穩定幣和DeFi領域同樣產生深遠影響。美元穩定幣作爲加密市場的美元替身,其需求將直接反映投資者對美元流動性的預期變化。此外,鏈上借貸利率曲線也會隨宏觀環境而變化。
在穩定幣需求方面,無論美元走強還是走弱,對穩定幣的剛需只增不減:要麼因爲缺美元而求其替代,要麼因爲怕法幣貶值而把資金搬到鏈上暫避。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監管嚴格的地區,穩定幣扮演着美元替代品的角色,美元體系的每一次波動反而強化了穩定幣這一"加密美元"的存在感。可以想見,如果美元進入新一輪貶值週期,投資者爲保全資產可能更加依賴穩定幣來在幣圈周轉,從而推動穩定幣市值再創新高。
對於DeFi收益率曲線,美元流動性的松緊將通過利率傳導到借貸市場上。美元荒時期,鏈上美元變得寶貴,借穩定幣的利率隨之飆升,DeFi收益率曲線陡峭上揚。反之,當貨幣寬松導致市面美元充裕、傳統利率下行時,DeFi中的穩定幣利率相對變得誘人,從而吸引更多資金湧入鏈上獲取收益。有分析報告指出,在進入降息通道的預期下,DeFi收益開始重新具有吸引力,穩定幣市場規模已回升至高位,活躍錢包數保持穩定,顯示出復蘇跡象。隨着利率下行,更多資金或許轉投鏈上以博取更高收益,進一步加速這一趨勢。
有分析師甚至預計,隨着加密信貸需求增長,穩定幣在DeFi上的年化收益率有望回升到5%以上,超越傳統貨幣市場基金的回報率。這意味着DeFi有潛力在低利率宏觀環境中提供相對更優的收益,從而吸引傳統資本關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貨幣寬松最終引發通脹預期抬頭,穩定幣借貸利率也可能再度上升以反映風險溢價。因此,DeFi的收益率曲線可能在"先下後上"的波動中重新定價:先是因流動性充裕而趨平,繼而在通脹壓力下變陡。但總體而言,只要美元流動性泛濫,大量資本湧入DeFi尋求回報的趨勢將不可逆,這既會推高優質資產價格,也會壓低無風險利率水平,讓整個收益曲線向有利於借款人的方向偏移。
綜上所述,關稅政策引發的宏觀連鎖反應,將深刻影響加密市場的方方面面。從宏觀經濟到美元流動性,再到比特幣行情與DeFi生態,我們正目睹一場蝴蝶效應:貿易戰激起貨幣風暴,美元劇烈起伏之際,比特幣蓄勢待發,穩定幣和DeFi則在夾縫中迎來機遇與挑戰。對於嗅覺敏銳的加密投資者而言,這場宏觀風暴既是風險更是機遇。客觀上,激進的關稅模式可能加速了這一進程的發生。雖然不宜過度解讀,但目前來看,這或許是最積極且清晰的發展方向。